4第134章 准备掀桌子的皇帝(2/3)
作品:《汉家衣冠》杀杨修、杀蔡瑁就是用的军法,杀的让人无话可说。
寇白门说这个典故就是一种委婉的提醒,提醒朱慈烺你现在的威望还不够,最起码不够压制江南的这些大士绅。
杀人很简单,一刀了事。但朱慈烺能不能承担杀人之后的反噬?很显然在寇白门眼中现在的朱慈烺还不能。
寇白门出身微寒自然知道民间与士林都怎么想的,都如何看待大明皇室的。而袁继咸不同,他本身就是高官,与民间、士林已经隔的很远了。虽然他也意识到皇帝的威望与大明的根基已经被动摇的很厉害了,但绝不至于连压制江南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他还认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事也怪不得他。
其实之前,朱慈烺派沐天波去苏杭时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
苏杭一带是地主土豪们没反抗就望风投降的,这是赤裸裸的叛国。沐天波以叛国和触犯军法杀人,这一点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无话可说。而且杀人的是沐天波,就算杀错了,黑锅也是沐天波背。你反叛甚至对皇帝有敌意就没道理了。更何况收回来的土地都给贫民耕种,既得利益的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跟着那些不满的人胡来。失去道义与民众基础的反叛,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也就是麻烦一点,乱一点而已。
南京与苏杭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南京是被朱家自己人与朝廷高官出卖的,南京周边的士绅也是受害者。他们完全是被迫投降的,朱慈烺没有充足的理由杀人,顶多处罚而已。再加上法不责众,他们就有一定的底气与朱慈烺对抗。这也是他们敢编排皇帝的主要原因。
朱慈烺久久不吱声,心里却想着大明皇帝的威望从什么时候动摇的?
这要追溯到万历时期,那时万历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大规模派遣太监到各地征收钱粮。太监到了地方肆意妄为,导致各地暴动不止。大明皇室的威信开始动摇。等到了崇祯末期,崇祯帝又杀了几位重臣,从此皇帝的威信就全无了。
要不然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怎么敢在北京被围攻的情况下拥兵自重巡回不进,朱国弼又怎么敢私自扣着福建的二十多万两税赋不北上,江南的留守大臣怎么敢不寻找太子就另立皇帝。
而且他们立皇帝就立呗,却公然成为两派,要拥立不同的王爷。在原历史中,朱由崧被俘虏后他们又公然拥立两个皇帝。按照血缘关系潞王和唐王根本没资格和福王、桂王争。这根本上的原因还在于大明皇室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谁都没拿朱家当回事,只不过根据自己的利益争执而已。
也有人说,另立皇帝本来就有政治'斗争,可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时,明代宗朱祁钰上位时怎么没有争执,明武宗朱厚照无子,明世宗朱厚熜继位时怎么没有争执,甚至朱厚熜还威胁不开正门就不当皇帝了,当时的大臣可是二话没说就妥协了。最后一位崇祯帝上位,朝廷可是一点异议都没有。怎么到了朱由崧,朱由榔就起争执了,甚至还出现两帝并列的现象。
要说朱祁钰是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由检是朱由校的亲弟弟,但朱厚熜可不是朱厚照的亲弟弟,只是亲堂兄弟。同理,朱由检与朱由崧、朱由榔也是亲堂兄弟。他们怎么当皇帝当的艰难?根子里就是大明皇室式微导致底下的人根本没拿他们当回事。
自己虽然是正统也打了几场胜仗甚至收回了南京但也只是止住了大明继续倾塌的势头而已。还没有到让大部分士绅认为自己能成功复兴大明的程度。现在之所以能让那群人不敢异动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兵势一时太盛,他们都在观望而已。
要想完全压制住就必须彻底收复淮北稳住整个江南。不然大军一旦北上,自己就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甚至有人会和北面眉来眼去破坏自己的战略,导致北伐功败垂成。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初岳飞怎么败的?还不是后面的人拖后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家衣冠 最新章节4第134章 准备掀桌子的皇帝,网址:https://www.bqg25.org/201288/110.html